我們常常抱怨上天的不公,被厄運一次又一次壓得直不起彎,但是,每當我們似乎被打敗時,若用明亮的雙眼注視這個世界,會發現,悲傷下總有一份不論大小卻令人歡喜的禮物等著你。
從帝王談起吧!子憑母貴的劉子鸞五歲封王,拜中書令。小小年紀備受恩寵,前途無量??勺詈竽??父母一死,哥哥妒忌弟弟,新皇劉子業賜死了九歲的劉子鸞。臨死前,劉子鸞發出平淡又震撼的“愿身不復身在帝王家”的感慨。這充分的說明,一個光芒萬丈的“福”,有時會惹來“禍”?;首拥纳矸?,人皆向之,可誰曾想,美好身份帶給那些皇子皇孫的苦難。這是因福得禍。
當然,帝王家里也有因禍得福的例子。雍正七弟胤祜,出生帶有殘疾,父皇惡之,母親也為此失寵,所有人認為他前途灰暗時,九子奪嫡的事件一出,七皇子因殘疾而幸免,得了一個不錯的結局。還有名臣張居正,顧巡撫為考驗他,使其落榜,磨礪出一代賢相高貴品格。這兩件事,頗有“塞翁失馬”的味道。我想,愛新覺羅·胤祜和張居正當時定也灰心喪氣,認為前途暗淡。但事情最后卻來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,贈給他們一個生命、一個官運的大禮。從而因禍得福,成就自己。
禍福相依,福禍相克。幸運和倒霉有時是一組同義詞。困難后往往伴隨成長。每一個錯誤是一個財富,正是有了它們。我們才會進步。人太過順風順水后的結果是一遇挫折,從此絕望,生活中的摔跤總是常見的。
漢之亂,成就精彩的三國,產生無數英雄。沒有漢亂這個福”,劉備也許只是個賣草鞋的,曹操則是個荒唐子弟,而孫權....,晉之亂,
成就一個不顧道德與禮,獨尊才和能的時代。竹林七賢, 與酒為伴,以鶴為友,何等瀟酒!最為燦爛的,是先秦春秋戰國,百家爭鳴于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,諸子智慧沿用于今。
大智若愚,是為因禍得福。上帝扇了你一巴掌,必定給你一包糖,當然是在你努力的情況下。遇到挫拆折時的不放棄,才會有明太祖朱元璋和總統山上的林肯,正是磨難,做足了準備的他們,分別完成了帝業和霸業。
挫折不是禍,它更是一種福。猶其是正處年少時代的我們,人之所以成為高級宇宙主宰,正是因為我們因禍得福,會反思。從錯誤中吸取經驗,才完成人生的飛越。放棄從前的光榮封號,面對現實,通過努力,因禍得福,找到不足。保持一種樂觀心態, 期待上帝開了潘多拉魔盒的同時又賜予我們雅典娜的智慧。我們應該珍惜每一次批評,化悲憤為動力,改掉那些壞習慣。始終相信自己。經過這沮喪的兩周洗禮,我畢竟成長了,它像一株仙人掌,扎到我心中的痛,將會被凈化。因禍得福,調整心態,重振雄風,少年的潛力是無窮的。我慶幸我得到這一結論,也許,這也是“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”的成果吧!